近日,由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下面简称“南保局科普基地”)主办,浙江红村研学营地承办的“走进南麂列岛,探秘家乡的生物多样性”自然研学夏令营,带领着30组亲子家庭走进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在潮间带、星空下与珍稀物种对话,解锁生态保护密码。
潮间带课堂:沙滩上的科学启蒙
首日开营仪式后,导师带领着孩子们化身“潮间带侦探”仔细观察退潮后显露出来螺壳的斑斓纹路、辨认海藻的奇特形态,亲手触摸课本里才有的“贝藻共生”景象。导师结合海岸带生态系统模型,讲解红树林、盐沼湿地如何成为“海岸卫士”,让抽象的生态保护理念在泥沙间具象化。同时,为践行“无痕海洋”理念,营员们纷纷拿起工具参与海滩清洁,用行动来证明——“保护自然”,从来不是口号。
星光科普:音乐与海洋的生态对话
当暮色漫过南麂列岛的海面,“海洋之声”科普活动拉开序幕。伴随着熟悉的旋律响起,家长与孩子手牵手跟着节奏起舞,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进入“猜猜我是谁”环节,通过聆听生物的声音来猜测海底动物,在这一过程中,大家深刻地理解了海洋生物是如何通过声音传播信息、标记领地。“原来呼噜声、咔咔声、啾啾声或者砰砰声都是鱼类发出来的声音,真的好神奇啊!”一位拿着荧光棒的女孩惊叹道。
破晓寻踪:生命节律的诗意解密
次日清晨,孩子们迎着第一缕阳光奔赴三盘尾景区开启“日出寻踪”。导师边走边讲解“海岛植物如何适应咸涩环境”“鸟类与海岛的共生关系”,这让他们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的宏大与宁静,不知不觉沉入了一种专注而虔诚的沉默里,仿佛整片海洋的光辉都落进了他们清澈的眼底。
海洋馆探秘:从认知到行动的跨越
麂上春潮涌,山歌海曲鸣。走进南麂海洋馆,跨层超炫巨幕中感受海洋鱼群变幻游动,多组合标本展台前展示着形态各异的贝类、藻类和海洋生物的标本,“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吊装模型彰显中国态度,见证科技飞跃……八个展示区充分展现出南麂列岛的“碧海仙山,贝藻王国”的绿色生态。而另一边“中华凤头燕鸥保护”讲座,倾听专家讲述南麂列岛对中华凤头燕鸥追踪与保护的故事,当知道这种“神话之鸟”全球仅数百只,孩子们纷纷举手承诺:“我要做护鸟小卫士!”
指尖创梦:黏土中的生态记忆
亲子家庭齐齐动手动手捏黏土,将两天里见到的螺、藻、鱼“还原”成专属“海底世界”,制作成精美的冰箱贴。结营仪式上,每位孩子都将获得结营证书,这不仅是情感联结的纽带,更是“生态守护者”的成长见证。
这场夏令营不仅是一场自然探索之旅,更是生命教育实践。青少年在认识家乡生态宝藏的同时,也理解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内涵。正如南保局科普基地负责人所言:“每一次弯腰与沙蟹的碰面,看到的不仅是生物多样性,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
未来,南保局科普基地将继续依托南麂列岛的独特生态资源,打造更多“可触摸、有温度”的自然研学课程,让生态的种子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