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温州市 “科学家精神进校园” 活动迎来高潮。9月23日至26日,温州市科协特邀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何林教授、徐亮教授、潘春洪教授,先后走进鹿城区、泰顺县、龙港市、苍南县等多所学校,开展21场科普巡讲活动。活动以科学家故事、前沿科技知识为核心,为千余名师生带来生动的科学教育课,有效弘扬科学家精神,夯实青少年科技报国理想根基。
泰顺首讲:红领巾致敬老科学家 钱学森故事浸润心灵
9月24日上午,巡讲活动首站落地泰顺县司前畲族镇中心小学。活动伊始,六年级(2)班学生陈琪作为少先队员代表,向主讲人何林教授敬献红领巾。据了解,何林教授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三级职员,曾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多所研究所党委书记等职,在科研管理与科学普及领域经验丰富。
讲座中,何林教授以《钱学森的故事》为题,从意志信念、成就贡献、学风境界三个维度,系统讲述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的传奇人生。他重点还原钱学森冲破美国重重阻挠毅然归国,带领团队在艰苦条件下研制 “两弹一星” 的历程,深刻诠释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的赤子情怀。整场演讲材料丰富、情感真挚,现场师生专注聆听,不时爆发热烈掌声。
龙港联动:多校同步开讲 科学魅力遍洒校园
9月25日,巡讲活动在龙港市多所学校同步推进,科学热潮席卷校园。
在龙港市第九小学,何林教授继续以钱学森故事为核心,创新采用 “理论+互动” 模式。他播放易拉罐挤压实验视频,将 “薄壳结构” 等抽象科学原理具象化,引发学生强烈兴趣。问答环节中,“爱国”“坚持”“创新” 等关键词成为学生回答 “科学家应具备哪些品质” 的高频答案,展现出良好的价值认知。
同日上午,龙港市科技小学也迎来何林教授。学生代表首先向教授敬献鲜花,以表敬意。讲座中,何林教授通过 “我要jiang(奖项),不要qian(金钱)” 的趣味故事,展现钱学森淡泊名利的品格;又以15000张书写工整的手稿为例,鼓励学生养成 “勤于动手、敢于提问” 的学习习惯,幽默生动的讲述让科学精神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龙港第一中学外国语校区则聚焦前沿科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潘春洪教授,带来《走近人工智能》主题讲座。校长谢大蒙首先介绍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成果,随后潘春洪教授系统解读人工智能的概念、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结合标志性事件分析行业机遇与挑战,为师生搭建起清晰的AI认知框架。讲座后,潘教授为学生签名留念,并接受校园小记者采访,进一步传递科研精神。
鹿城专场:眼科权威进校园 科学防控近视护成长
除科学精神与前沿科技主题外,近日,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团还携手北京同仁医院徐亮教授,走进温州校园开展近视防控专题科普活动。徐亮教授深耕眼科领域数十年,3次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此次以 “科学思维” 为核心,为师生打开近视防控新视角。
活动开场,徐亮教授打破传统护眼科普模式,强调:“比知道‘怎么防控近视’更重要的,是学会‘用科学方法思考问题’。” 他通过 “四种职业思维对比”,引导学生摒弃 “偏方” 与 “经验之谈”,树立 “用证据说话、靠逻辑验证” 的理性认知。随后,他用硬核数据敲响警钟:高度近视(>6D)者患青光眼风险高3.4倍、白内障风险高3.3倍,度数超10D时视力障碍风险飙升22倍;并以 “正常眼球像篮球,高度近视眼球像拉长的橄榄球” 作比,通俗解释眼部结构变化。
在近视成因与防控环节,徐亮教授揭秘:长期紧盯0.2米电子屏(相当于5D视觉负荷)会导致眼睛 “调节滞后”、眼轴变长,强调 “小学是防控黄金期”,并以唐卡画师 “每日近距作画10小时却近视率低” 为例,说明 “时机” 与 “习惯” 比 “时长” 更关键。他还分享国际研究结论:阿托品、OK镜、周边离焦软镜是有效干预手段,户外远眺、运动与眼保健操可辅助缓解;针对个体差异,提出 “六维精准防控” 方案,现场演示 “量化评分表” 明确防控重点。
互动环节中,徐亮教授通过 “看红绿色字辨视力” 实验,教学生自查视力状况,还幽默解答 “近视会不会老花” 等疑问:“近视是眼轴长,老花是晶状体老,近视者老了看尽可能不用戴老花镜,但近视度数仍在。” 活动结束后,师生纷纷表示,既学到护眼知识,又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此次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巡讲活动,是2025年度温州市 “科学家精神进校园” 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顶尖科学家面对面交流,不仅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科学魅力、树立科技报国理想,也为教师群体更新知识储备、把握教育方向提供助力。未来,温州市将持续推进此类科普活动,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为温州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注入更多智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