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级动态

全国科普月 | 藏在贝壳里的科学课 鹿城区开展贝螺科普知识讲座进社区

  • 发布日期:2025-08-14
  • 浏览次数:
  • 来源:鹿城区科协
  • 字体:[ ]

近日,大南街道花柳塘社区、山前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气氛热烈,以"宣传贝螺文化 弘扬科学精神"为主题的科普讲座热闹开讲。民间收藏家、贝螺文化研究者苏尧然老师为蒲鞋市小学、花柳塘社区的青少年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洋科普盛宴,以“贝”为媒,通过知识讲解与实物展示相结合的形式,带领孩子们走进贝螺的奇妙世界。

作为拥有四十余年贝螺收藏经验的研究者苏尧然老师,他以"贝螺与人类文明"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述了贝螺在生物进化、艺术创作、历史贸易中的独特地位。

讲座现场特别设置了贝螺标本展示区,苏老师精心挑选的50余件藏品令孩子们大开眼界:直径超30厘米的砗磲、形似宝塔的鹦鹉螺、螺中皇后南非蝾螺、极为罕见的左旋螺……这些平日难得一见的海洋生物标本被有序陈列在展台中。苏老师则手持贝壳模型耐心讲解每种贝类的生存智慧:“这个锯齿状边缘是它们防御天敌的武器,而这些生长纹就像树木年轮,记录着海洋环境的变化。”

最受欢迎的当属“零距离观察”环节,孩子们围在展示台前,近距离观赏粗糙如砂纸的螺壳、光滑如玻璃的贝壁,俯身仔细观察放射状尖刺的海螺与扁平的贝壳,专注的神情写满好奇。“为什么有的贝壳带刺?珍珠是怎么形成的?”孩子们举着小手争相提问。苏老师边回答边演示,从螺旋结构的“呼吸优势”到珍珠母贝的“自我保护”,将科学知识化作趣味故事。

从“看贝壳”到“懂贝壳”,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分享收获。家长彭女士表示:“这样的科普活动既涨知识又培养爱心,比单纯看书印象深刻得多。”苏尧然老师现场倡议孩子们成为海洋生态的小小宣传员,将保护意识带入家庭。这场充满知识与趣味的讲座,不仅是一次自然科学知识的传递,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探索海洋、热爱科学的种子。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