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级动态

温州青少年科创大赛获奖背后:小发明里的大思考

  • 发布日期:2025-07-04
  • 浏览次数:
  • 来源:青科会传播中心
  • 字体:[ ]

近日,第39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颁奖典礼在湖州长兴举行。温州市参赛团队凭借33个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与7个科技辅导员项目的亮眼表现,成为省级赛事的焦点。

其中,温州市籀园小学朱宸宇、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陈则越、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朱凌侠老师分别斩获一等奖及专项奖。他们的创新实践以 "解决真实问题" 为核心,展现出温州青少年科创教育的独特魅力。

记者采访了三位获奖者,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获奖历程及心得。

  朱宸宇:半个月实验破译风扇降噪密码  

来自温州市籀园小学的朱宸宇同学凭借《关于电风扇叶片的数量对风力效率及噪音影响的研究》项目荣获“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小学组一等奖”及“超威新能源专项奖”


问:这个项目持续了多长时间?过程中最让你兴奋的“发现”是什么?

答:这个项目持续了大约半个月。在这期间,我进行了多次实验和测试,最让我兴奋的“发现”是找到了风力最强且噪音较小的最佳风扇叶片设计。这个发现不仅提升了项目的整体性能,还让我深刻体会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和成就感。通过不断的尝试和调整,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既能提供强劲风力又能保持低噪音的叶片设计,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和满足。

 

问:在实验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

答: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困难。特别是在测第二组实验时,我发现电风扇的风力越来越小,检查后发现是电池快没电了。我认为科学实验需要非常严谨,不能因为电池问题影响实验结果,所以我决定把第二组实验全部重新测一遍。虽然这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但我认为这是确保实验数据准确和可靠的必要步骤。


问:你平时对科学感兴趣吗?学校或家庭是否为你提供了支持?

答:我对科学非常感兴趣。学校和家庭都为我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学校经常组织各种科技活动和比赛,让我们有机会展示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家庭也非常支持我的兴趣爱好,鼓励我进行各种实验和创作。家庭实验可以让我们尽情发挥和创造,没有限制,非常有趣。


  陈则越:从医学杂志到防抖水杯的温暖创新  

来自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初中分校的陈则越同学凭借《帕金森专用水杯》项目荣获“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初中组一等奖”


问:你的获奖项目是《帕金森专用水杯》,聚焦帕金森病患者的饮水需求。为什么选择这个社会议题?是通过什么契机关注到这一群体的?

答:几年前,我在学校图书馆一本医学杂志上看到这个病,提到由于手部震颤,喝水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水杯容易打翻,热水洒出还可能造成烫伤。这让我意识到,虽然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广为人知,但像‘喝水’这样简单的需求却缺乏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后来,我查阅资料发现,全球有数百万人受帕金森病影响,而市面上适合他们的辅助器具并不多。许多患者不得不依赖他人帮助,甚至减少喝水以避免尴尬。


问:这个项目与你之前的科创经历相比,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答:这是我第一次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而非像之前制作一些偏创意有趣的制作。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技术可行性与真实需求。

比如防抖可以通过相机云台这种常见的电机智能控制完成,虽然有可行性但是这样会导致水杯太大,并且耗电量大,续航短,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我的方案是,借鉴机械陀螺仪结构,制作水杯防抖结构,体积小,不会正常水杯使用。再通过智能感应夹持,更加稳定得喝水,同时这种加持机构是间歇运动,非常省电,满足实际使用的场景


问:本次比赛中学组仅有你获一等奖,此次获奖对你有何意义?你对其他爱好创造发明的同学有什么建议?

答:这次获奖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感谢郑老师和黄老师,一直鼓励我能将想法落地为真正能帮助到患者的作品。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肯定,更展现了温州青少年创新的潜力。从这次比赛的情况来看,中学组参与人数明显比小学组少,希望能有更多热爱科学、喜欢创新的同学加入到科技创新的行列来。


  朱凌侠:做青少年科创路上的 "灯塔型" 导师  

来自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的朱凌侠老师凭借《探秘芯片:芯片加工项目学习与实践》科技教育项目荣获“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比赛”一等奖及“安恒科创新星专项奖”

问:您认为科技辅导员在青少年科技创新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是“知识传授者”“资源协调者”还是“思维引导者”?

答:我从2018年开始负责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我们学校有着丰富的科创活动空间和完善的科创课程体系,这些都为孩子的科技创新教育打下基础。

作为科技辅导员,陪伴孩子在科创项目中成长,我们当然是“知识传授者”,但同时也需要协调大量的资源,各种开源硬件、各类结构件、实地考察等等,我们也是“资源协调者”。当然我们也是思维引导者,我们引导学生用设计思维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用工程思维去统筹项目。

辅导员是在 “指导” 与 “放手” 之间寻找平衡,让学生在试错中成长。我觉得科技辅导员更应该做一个“灯塔”,远远给一个方向,见证孩子的杨帆和远航。


问:温州近年来在青少年科创教育上投入了很多资源,您作为一线教师,感受到哪些变化对学生帮助最大?

答:近年来温州非常重视科技创新教育,比如我们学校就建设了创客坊、AI实验室和科创长廊,配备了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这些基础设施,还配备了能制作芯片的教学用光刻机。学生们只要有想法、有创意,我们就能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实现它。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创新的快乐,在协作中拓展认知的边界,在一次次尝试中实现自我成长。这种全方位的成长,正是科技创新教育最珍贵的价值所在。

问:您希望政府机构为科技辅导员提供哪些支持,以更好地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

答:非常感谢温州市科协一直以来为科技辅导员提供的的各种支持。我希望今后可以提供和组织更多科技辅导员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增加更多的交流机会,让我们在专业发展上更有精进。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