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级动态

两山两城”对话世界!浙江青年在COP15讲述湿地保护的中国故事

  • 发布日期:2025-07-30
  • 浏览次数:
  • 来源:科技武林门、省科协资源环境学会联合体
  • 字体:[ ]

7月24日19:30,由浙江省科协资源环境学会联合体、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浙江省科普联合会等联合推出的特别直播——“浙江湿地青年说——‘两山两城’对话《湿地公约》大会”在浙江新闻频道、中国蓝新闻客户端等全网上线。杭州演播厅、杭州余杭西溪湿地、温州三垟湿地与津巴布韦《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COP15)现场四地连线,向世界传递浙江湿地保护与中国“两山”理念的金名片。

  同省双城首次联袂登榜  

在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举行的COP15上,公布了31座新晋“国际湿地城市”。杭州与温州作为中国唯一同省“双子星”联袂登榜,实现历史性突破,标志着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全新台阶。


  跨洋连线点赞中国经验  

浙江省科普联合会副会长、秘书长忻皓携温州、杭州代表在COP15现场带来第一手资讯,并向全球分享浙江治理模式,连线国家林草局湿地司、温杭两地代表,传递中国33年湿地保护历程与国际承诺。在COP15现场随机采访多位外宾,他们对中国湿地保护成效与城市发展协同模式给予高度评价,盛赞“这就是全球生命方舟的样板”。同时,浙江电视台主持人梦瑶与杭州、温州、津巴布韦实时连线,实现浙江夜幕与非洲正午的“云端握手”。

微信图片_20250730103159.png


  权威专家接力开讲  

直播伊始,浙江省环科院生态文明所所长刘瑜指出,湿地是地球生态系统的“肾脏”,浙江实践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杭师大人事处副处长、湿地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胡潭高展示了“天空地一体化”智慧监测,让修复更精准;中国湿地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章丹红分享了面向中外观众的特色科普要讲究东方智慧哲学;海洋二所海岸带与海岛研究中心主任曾江宁则呼吁以湿地为抓手应对气候变化。几位专家轮番坐镇演播室,深度解析湿地与共同富裕、“两山”理念的内在逻辑,以及大城市湿地保护的世界级难题破解路径。


  青年宣讲:数字治理让西溪重生  

青年宣讲员陈一帆、周末回顾西溪湿地从“生态伤痕”到“智慧湿地”的蝶变:通过数字监测、生态修复,西溪与城市共生共赢。青年宣讲员王慧提到,杭州的良渚遗址就位于湿地之中,古人早已认识到湿地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杭师大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袁霞则从科研角度补充道,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气候调节、空气净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

微信图片_20250730103215.jpg


  温州样本:水网迷宫迎万鸟归  

在与温州三垟湿地连线中,青年宣讲员陆晨曦、许航等展示161座岛屿、138条河道构成的“水网迷宫”,修复后成为鸟类天堂。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同时推介南麂列岛滨海湿地——全球候鸟迁徙重要中转站,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温州方案。2026年第十五届中国(温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将以湿地文化园为核心,向世界递出绿色请柬。

微信图片_20250730103219.jpg


  青春宣言:让湿地未来更绿更美  

“湿地保护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每个人的责任。”青年宣讲员用“青言青语”发出全球邀约,以“两山”理念为笔,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

直播期间还同步播出6条原创短片:从良渚古城依水而居的千年文明,到西溪、三垟四季变换的生态画卷,再到2026年即将在浙江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温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前瞻,让观众在5分钟内完成一次跨越时空的“湿地漫游”。

活动同时在浙江新闻频道、中国蓝新闻客户端、绿色浙江等多平台直播,一起见证“浙江经验”在世界舞台熠熠生辉,共同成为湿地保护的“行动派”。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