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学会  > 学会动态

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走进温州市瓦市小学育英校区开展《花岗岩和大理石的特性区别》科普讲座

  • 发布日期:2025-06-27
  • 浏览次数:
  • 来源:市老科协
  • 字体:[ ]

为了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相关要求,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普及科普知识。受温州市瓦市小学育英校区五年级14班、16班的邀请,6月20日下午,由中国老科协主办,温州市老科协承办的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一行3位专家走进温州市瓦市小学育英校区。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成员,温州市老科协副会长、高级工程师诸爱珍老师为该校五年级两个班90位同学,开展一场科学性强,人人动手做科学实验的《花岗岩和大理石的特性区别》科普讲座。

诸爱珍老师这次的《花岗岩和大理石的特性区别》科普讲座是《认识石头 保护资源》科普讲座系列之三,也是诸爱珍老师连续第三次为该校五年级学生开展科普讲座。为此,诸爱珍老师非常重视讲座内容,精心准备,在讲座中特别突出科学小实验的科学性和操作性,设计让每位同学都有动手做科学小实验的机会。诸爱珍老师首先用物质结构与形成过程的区别,特性与外观的区别,应用场景与价格的区别等三个“区别”介绍花岗岩和大理石的特性,讲座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紧紧地吸引着同学们的注意力。课堂内鸦雀无声,同学们坐姿端正,个个听的津津有味,多位同学边听讲座边做笔记。

接下来,课堂里开展两个科学小实验,花岗岩和大理石硬度实验,花岗岩和大理石耐酸性实验。科学小实验设计和讲座内容相辅相成。每位同学的课桌上摆放表面清洁、平整的花岗岩和大理石样本各一块,还有标准铁钉一枚,稀盐酸、吸管等实验用品。在诸爱珍老师的指导和示范下,同学们个个亲自动手做起小科学实验,当稀盐酸滴在大理石样本上产生气泡时,同学们感到非常好奇,多位同学举手提问,泡泡是什么物质?为什么当稀盐酸滴在花岗岩样本上没有产生泡泡?诸爱珍老师又从花岗岩和大理石成分不同揭开实验结果不同的科学奥秘,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泡泡),而花岗岩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矿物,硅酸盐通常不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不产生泡泡。同学们豁然开朗,兴高采烈,又学到了科学知识。

这次讲座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收获满满,大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科学的热情。多位同学告诉我们,长大后励志当一名科学家,为祖国建设多做贡献。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