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以“人工智能时代高校计算机学科的未来”为主题的“2025首届CCF浙里院长论坛”在温州大学举行,汇聚了浙江省内30多所高校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相关学院的院长及学科带头人,共同探讨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论坛由CCF温州中心主席陈慧灵、CCF温州中心秘书长顾旭波主持。
论坛伊始,温州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王军介绍了温州大学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及学科交叉融合方面的探索。他指出,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生成式AI和大模型等智能技术重新定义了产业生态和科研范式。面对这一变革,高校应打破学科壁垒,推动人工智能与多领域的深度融合,加速科研成果向智能制造等场景的转化。
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束庆山表示,新时代的计算机教育应注重高质量发展,提升合作质量,推动计算机教育与国际接轨,增强我国在全球信息技术领域的话语权。他强调,计算机学会要发挥学会的学术引领作用,推动计算机教育高质量发展、专业人士能力提升及信息技术发展。
在主旨报告环节,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张文生教授从大模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学科交叉创新的机遇与挑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董伟生从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角度,分享了学院在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中的系统实践。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杨易介绍了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创新举措。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王勋强调了学科交叉方向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学院在师资引进、平台建设及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具体举措。
在地方高校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探讨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徐岗分享了杭电在“智能+行业”双轮驱动下的学科建设经验。
CCF活动部&合作发展部主任张健介绍了CCF业务总部的发展历程及服务内容,并重点介绍了CSP认证、科技成果评价等特色项目,展示了CCF在推动计算机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探讨中,阿里云高校合作专家孔子强从云计算与AI教育的角度,重点论述了阿里云如何依托技术优势与行业资源,通过“云计算+AI”双轮驱动,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框架。
浙江华通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高级技术专家李卫锋则从高校智能体开发的角度,探讨了计算机专业发展的新趋势。
宁波CCF学会理事长徐建昌立足算法人才培养需求,全面阐释了CCF算法能力大赛的创新实践,并深入探讨如何整合学界资源与产业优势,以"能力考核+普惠服务"为抓手,打造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
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专家指出,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高校需推动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将前沿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并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实践能力,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此外,在DeepSeek等大模型技术的驱动下,高校应重构人才培养路径,构建“AI双创支撑体系”,培养具备跨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专家强调,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深层次挑战在于如何突破学科评价惯性,推动课程架构融合,这正是决定高校能否在DeepSeek浪潮中培育出“AI原生化”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
2025首届CCF浙里院长论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CCF温州会员活动中心、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温州理工学院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温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承办。本次论坛不仅为浙江省内高校搭建了深度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为全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经验与前瞻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