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级动态

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5天50场,中国科学院“科普天团”点燃温州学子的科学梦

  • 发布日期:2024-05-23
  • 浏览次数:
  • 来源:青科会传播中心
  • 字体:[ ]

  编者按  

2024年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自5月上旬起,温州各地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主题,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引领科技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广泛普及科学知识,不断激发广大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热情,温州市科协邀请了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刘定生、张德良、石磊、周又红、潘习哲、卢汉清等6位科学家来温开展科普巡讲活动。

微信图片_20240523155111.png

5月13日-17日,短短5天,科学家们的足迹遍布我市鹿城、瓯海、文成等7个县市区,开展了50场高质量科普演讲,为13645位学子送上科普大餐!从日常的发明创造、图像智能到航天科技,每一场演讲都富有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原本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通过老科学家们通俗易懂又幽默的讲解变得活泼有趣起来,再辅以生动形象的科学案例,瞬间激发起同学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科学的热情。

微信图片_20240523155121.png

在温州生态园实验小学,卢汉清教授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图像智能,让我们的生活更智慧”的讲座。卢教授以“工业革命的发展史”为切入点,通过视频对比,引导学生探究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区别,并详细介绍了图像智能在服装检索与推荐、识花辨物、餐食自动结算系统、无人值守路侧停车、多目标检测跟踪等方面的应用,这些生动的实例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图像智能技术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微信图片_20240523155125.png

神秘的星空、帅气的航天员、霸气的火箭总是令人非常神往。石磊教授为温州市市府路小学的学子带来《神奇的载人航天》专题演讲,带领同学们认识载人火箭和载人飞船,【】了解“登天之难”,揭开“太空卧室”的秘密,探索中国空间站,感受太空失重生活的乐趣和烦恼,讲述了同学们所看不到、想不到的载人航天故事。

微信图片_20240523155129.png

每场活动的现场同学们都热情高涨,期待从这些科技领域的权威专家身上汲取知识的养分。大家认真地做笔记,积极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互动中获取科学知识。“科普天团”的老师们也纷纷拿出中国科学院纪念章赠送给表现最积极的学生,以表彰他对科普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微信图片_20240523155256.png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立于1997年,主要由中国科学院退休研究员组成,也有高等院校以及国家各部委退休专家、教授参加,还吸收了一些热心科普事业的优秀中青年学者。演讲团以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技知识为己任,演讲内容涵盖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领域。

温州作为全国科普教育的前沿者,一直致力于科普知识的传播。“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科普巡讲活动”是温州市科普工作的品牌活动,自2012年开始举办以来科学家巡讲,至2024年共举办10届,1094场次,受众达30.4万人次。 该活动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科技视野,激发了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和热情,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温州市科协将继续邀请更多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走进校园,为学生们提供更多优质的科普教育资源。


  延伸阅读  

科普演讲活动受到学校、学生的热烈欢迎,同学们听完讲座后纷纷写下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来自龙港中学的同学们的心声。

高一3班 陈淑婷

我认真聆听了张德良教授的讲座之后,我受益匪浅。张德良教授先是向我们生动地描述了钱学森的生平经历,紧接着引出了中国造导弹、火箭等武器的种种困难。张德良教授所讲得这一切都深深印入我的脑中。教授的叮咛和教诲更是让我如沐春风。对此,我深刻地理解了我国科研人员兢兢业业、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另一方面感受到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断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防实力日益增长。同时也让我再次领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身修养,像张学良教授一样为祖国建设事业添砖加瓦,不负韶华,不负众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人有责。我将努力拼搏,强国有我!


高一16班 杨思悦

作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级教授,科研人员及钱学森的学生,张教授为我们中学生填补了国防认知上的空缺。

关于各类导弹及拦截系统等“科技国防”,也许我们还无法烂熟于心。但在张教授讲授的过往与现今中,我们窥见了进步飞速的中国国防,大大加强了民族自豪感与青少年的责任感。

“我们要做到‘强国有我’,就是要把日常要做的每件事努力做到最好。”在德润大礼堂中,张教授教诲我们道。他并不要求我们牺牲自己,奉献国家,而是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同一性出发,希望我们新一代青年能做好力所能及的那些。

奋发向上,强国有我。在时代的洪流中,希望我们永远都有颗溯源的心。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如张教授所愿,做好中国的接班人。


高一16班 黄文韬

张德良教授对中国战略武器的知识十分渊博,并且乐意向我们高中生传授知识,虽年过八回但讲座时仍谈笑自若,我想,钱学森老先生应也是如此孜孜不倦吧。这大概就是教育的传承,身为高中生,我们应有能力也有义务去传承下这份教育!         

作为现在的“被教育者”,我们应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在因为,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也会以“教育者”的姿态面对下一代,面对求学者。这次的讲座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育,使我们丰富科学知识,更凝聚了心中家国情怀。


高一14班 谢林菲

 张德良先生虽然年纪大了,但一聊起国防大事,他身上的青春热情却能够溢满全场。他首先谈起那个投身于科学研究、为我国国防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听完钱学森先生的光辉事迹之后,在同学们的感叹声中,他说起过去与现在的国际局势。从他滔滔不绝的讲述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那时候国防建设之紧急,也体会到科学研究人员之伟大。如果没有那一批站在科研前线的人,哪来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

当今的中国,已不再是只看见经济上的突破,而忽略边防建设的国家了。取而代之的,在诸多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伴随着一项又一项军事武器的发明创造,我们亲爱的祖国才真正树起一道保护国家安全的坚实“壁垒”,真正打造了一个“富强”之大国!


高一5班 郑轩

当视频中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候,多少人为之激动!当张教授指着 PPT 上的导弹设计图,说出“这个我参与过设计”的时候,张教授脸上满是笑容,眼中满是激动。响尾蛇导弹、洲际导弹,电磁脉冲导弹等过些先进的武器出现在我的眼前时,我才终于明白,这些东西不仅仅存在于游戏之间,而是货真价实地存在于现实之中,存在于我自己的国家之中。

但根据张教授所言,我国发射大型核武仍存有不足。面对现如今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形势,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该勇于接过前人的接力棒,为国家发展砥砺前行。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