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级动态

浙江省科协举行2024浙江科技工作者新年分享会

  • 发布日期:2024-01-04
  • 浏览次数:
  • 来源:科技武林门
  • 字体:[ ]

2024年新启,一次科学与艺术的新春拥抱,浪漫相约在杭州。

作为“科学咖啡馆”新年特别活动,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浙江音乐学院共同主办的2024浙江科技工作者新年分享会上,科学家书画、摄影、诗词作品火热展出,院士专家陆续登台带来独唱、对唱、长笛、笛子重奏、诗歌朗诵等精彩文艺表演以及最新科研成果分享。

640 (2).jpg

2024浙江科技工作者新年分享会

他们是科学家,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精通艺术,以音乐之修、诗画之美陶冶性情、追求真美。这场“人均知识含量超标”的分享会现场,展现了这些认真为科研奉献的人们的另一面。科学与艺术,两个看似无交界的方向,却来源于共同的基础,即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彰显着“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的道法自然。

科学与艺术的跨界对话看点十足:文学艺术中的创新灵感,能给科学研究带来哪些启发?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科技向善,艺术尚美,能从艺术中吸取哪些科技力量?不设限的未来,科技工作者能为人类幸福生活做出哪些努力?……台上台下嘉宾们的头脑风暴,不断擦出智慧火花。

本场分享会秉承促进科学与艺术创新交融的理念,致敬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活动还通过线上同步直播,向浙江全省科技工作者送上节日的祝福,全网观看量超260万人次。


音乐中的规律

可用科学方法来认识和表达

爱因斯坦曾说:真正的科学与真正的音乐需要同样的思维过程。当文艺范遇上科技感,将擦出怎样奇妙的火花?

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他从小就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尤其喜欢长笛。如今,在工作之余,他经常参加“艺术与科学的交汇”系列音乐会,亲自策划乐曲、撰写讲稿,并与音乐家同台演奏。

分享会现场,管晓宏院士表演了长笛独奏——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并带来《音乐计算智能量化和“艺术与科学的交汇”系列音乐会实践》的主题分享。他从自身学科角度出发,以科学家的视角归纳总结音乐中的科学规律,解读了世界其他大科学家对音乐与艺术关系的理解,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640 (3).jpg

管晓宏院士表演长笛独奏

管晓宏院士认为,音乐中的规律,可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和表达。他说:“我愿把这项对音乐的研究看作是复杂性科学研究内容之一,正如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包括工程、技术、经济、金融等重要领域都可以借助数学来研究规律一样,音乐也可以,这不但对音乐自身有重要意义,更有超越音乐的启发意义。”

西安交通大学网络空间研究院于去年5月在浙江绍兴诸暨市成立,作为该研究院院长和首席科学家,管晓宏院士说自己是新诸暨人。管晓宏院士透露,新的一年里,团队正在策划一场别样的音乐会,音乐演奏展现人工智能作曲成果,实景音乐厅展现音乐脑科学研究成果,“音乐计算智能量化与认知研究,未来能促进信息科学、脑科学、生物医学与人文艺术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创全新研究方向。”


科学与艺术的本质

都是追求真善美

他是院士,是机械设计及理论专家,也是流体密封技术专家,曾四次荣获国家级科技奖励;他是诗人,1962年春清华读大三时,创作了歌诗母校的处女作,至今已有1600多首诗词问世,出版个人诗集四本;他还是书法家和摄影家,字迹五千年文章,足迹七大洲、南北极和珠穆朗玛峰……

640 (4).jpg

王玉明院士作主题分享

在清华园,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王玉明被称为“院士诗人”。分享会上,他带来了作词歌曲《荷塘永叹调》,并在现场展示书画作品,还作了《高端装备核心关键基础零部件流体密封技术展望及科技与人文的相互融合》的主题分享。

“我的研究方向属于机械工程学科,但我一点也不机械。”马上83周岁的王玉明院士说,自己从事诗歌创作的时间已超过了一个甲子,系清华大学荷塘诗社名誉(创社)社长。他还拜叶嘉莹为师,被叶先生赐号:韫辉。

“事实上,科学与艺术的共同本质都是追求真善美,都需要一颗特别真诚的赤子之心。”在王玉明院士看来,科学与艺术,这两者在思维方式上其实有太多相似。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坦言,自己在取得科研进展乃至突破之时,也出于这样的灵感思维与顿悟思维。同样,创作诗词也具有科学一般的逻辑思维,比如遣词造句、平仄格律等方面,都需要再三斟酌、反复推敲。

640 (5).jpg

浙江画院副院长余宏达为院士们现场勾勒肖像

面向未来,王玉明院士充满期盼,“热爱生活,诗意人生,始终具有一种旺盛的创新能力,洋溢着充沛的生命激情。我之前当过工程师、企业家,第一次创业办成了一家高科技企业,然后回到母校清华当教授算是第二次创业,期待第三次创业能来浙江,让我的一些科研成果落地开花。人老心不老,我期待能为国家作出更多贡献。”


人类文明的两翼

科与艺术并不孤立存在

 在王玉明院士眼中,共同出席活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高金吉,是一位用感情制造美,用严谨对待学术,用心体会生活,有着业精于勤、笃信励行的科研精神的科学家。

微信图片_20240104103436.jpg

高金吉院士作主题分享

“白石虾作悲鸿马,数笔勾描神奇画。老子道书凝髓湛,哲理千句耀中华。”分享会现场,高金吉院士作了《科学艺术求严美 异曲同工攀高峰》的主题分享,共同探讨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之道,他的这首七绝诗《深悟本质》,揭示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人类历史就是与各种疾病作斗争的历史,在各类传统医术和现代医学还没有诞生前的漫长岁月中,人类是靠自身的抵抗能力,战胜疾病而“自愈”并生息繁衍下来。从生物演变历程看,机器是生物以另一种方式的延续,活着的人和运行的机器都属于耗散结构开放系统,与机器故障和与人的疾病作斗争可遵循某些共同规律。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机器的排故检修能否不需要人去“治愈”,而能像人一样可以“自愈”呢?

在石化企业一线工作三十多年的高金吉院士,于2003年在国际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过程装备故障自愈调控原理,他解释说:“通过学习医学、控制论、系统论、耗散结构和仿生学等经典著作,借鉴中华传统医术‘自主调理’经验,特别是疾病痊愈很大程度上是靠人体自愈机制,我深切感悟到,机器故障从‘治愈’到‘自愈’是现代化大工业生产发展的重大需求,也是必然趋势。自愈功能可抑制故障苗头或在运行中自行消除故障,包含代偿、清洁、修复、自适应调节、应激、协同、自保护等。”

微信图片_20240104103441.jpg

在画家手下浮现的高金吉院士肖像

科学史上有很多科学家也是艺术家,如爱因斯坦、普朗克、居里夫人等。高金吉院士认为,科学与艺术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他们是人类文明的两翼,两者融合,对于新时代的科技创新与艺术实践,以及提高公众的艺术修养与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共迎新春的会场

青年学子代表收获满满

本次分享会云集国内科研大佬,除了以上三位作主题分享的院士,菲尔兹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丘成桐发来视频致辞,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李琳、华电电科院总工程师黄海舟、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张文武等登台带来了精彩的艺术表演,在浙近20位两院院士、特级专家等也莅临现场共贺新年。

微信图片_20240104103445.jpg

丘成桐院士视频致辞

此外,浙江音乐学院、浙江画院的多名艺术家也先后登台亮相,用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展现当代科学家、艺术家的跨界风采。

浙江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余宏达,算是现场最忙碌的人。当三位院士上台分享时,他就在台下现场作画,快速画好了三幅惟妙惟肖的院士画像。“这是一次有趣的体验,时间很紧,院士们又不是静态的,感觉参加了一次美院大考,很有挑战,也很有意义。”

640 (6).jpg

余宏达将现场完成的画像赠予三位院士

看着台上吹笛、作诗、谱曲、唱歌、书画“十项全能”的院士们,余宏达感慨道:“艺术和科学本来就是互通交融的,理科‘大牛’不一定死板,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我们搞艺术的也不是不修边幅的邋遢样,有些刻板印象需要改变。”

余宏达说:“技艺载道,画人物画必须熟悉解剖结构,下笔前观察人物特点,下笔时即便闭上眼睛也能心中有数,在练好基本功的工匠精神上,画家同样需要创造力、科学精神。这样的分享会算是展现了当代科学家、艺术家的跨界风采,很开心能和科学家们欢聚一堂、共迎新春。”

640 (7).jpg

学生代表合照

作为学生代表,杭州外国语学校有4位学生来到现场,他们都是浙江省“英才计划”学员。认真聆听着科技“大牛”们的分享和观赏着歌舞,学生代表陈乐言分外激动,“之前对科学家的认知,仿佛就是书上的画像,高高在上、一本正经,今天看到他们上台展示文艺才能,聆听他们分享个人成长和感悟,多个侧面认识了科技大拿,理科生原来这么浪漫,有趣的灵魂,真的太有魅力了!”

现读高二的陈乐言对潮新闻记者说,院士们的分享让他收获满满,“管院士讲解了乐音和音乐律制的数学物理原理。刚好,我有个同学数学很好,他还很喜欢音乐,前段时间在研究巴赫作品的音律,今天发现这个事情原来不只是小爱好,还能正经搞研究。看似不务正业,做一些乐在其中的小事,无用之用,有时是为大用。”

2024年,对于陈乐言和其同学们而言,是充满挑战和希望的一年,“我们计划参加西湖大学的创新班考试,还想试试考取中科院的少年班,在多元发展的升学道路上,像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学习,期待一步一步勇攀科技高峰。”

640 (1).png

浙江音乐学院师生带来舞蹈与戏剧表演

浙江音乐学院师生则表示,能为科技工作者带来一场演出,能与科学家近距离接触,感到无比荣幸和开心,“科学家与艺术家都在为国家复兴和发展努力着,借此机会,也向全省科技工作者们送上新春祝福。”

本次分享会,是一次艺术与科学交汇的生动实践。

640 (8).jpg

2024浙江科技工作者新年分享会合照


  延伸阅读  

“科学咖啡馆”是浙江省科协打造的跨界交流、协同创新的科学传播平台,秉承前沿、开放、协同理念,联合省内高校院所、省级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园区、各类创新平台及相关媒体,搭建以“人”为核心,以“咖啡”为媒介,以“科技”为主题的线上线下结合的专业化社交型平台,打造一个可以自由聚会、交换意见的科学空间,探讨前沿科技与创新,碰撞思想火花,促进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艺术家跨界交流,将不定期举办大师对话、成果发布、科企沙龙、项目路演等活动。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