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省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夏鼐故居
仓桥街,与那条繁华的五马街仅有一公里之远,相比之下却更加安静。而正是在这一条安静的街道上,却藏着一个伟人的故居——夏鼐故居。沿街的一处巷口里进去,便是夏鼐故居。这座19世纪末的欧式建筑,静静地伫立在深巷里。如果不有意观察,你甚至都难以发现这间朴素低调的居所。
为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文旅厅、团省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2023年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申报工作。温州的夏鼐故居是夏鼐先生从小生活和结婚的地方,其中存留了大量夏鼐先生前半生相关的珍稀文物以及事迹介绍,是探寻科学家精神的一笔宝贵财富。
瞻仰考古大家之故居
夏鼐(1910年2月7日—1985年6月19日)出生于温州富户夏禹彝的家中,家境富裕的他却在求学路上屡屡碰壁,最后误打误撞进了考古的专业。夏鼐对中国考古界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他带回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发掘技术、制度和理念,并倾囊相授于后人。湖南长沙马王堆等战国至两汉墓地、北京昌平县明定陵、河南渑池县仰韶村的再掘、郑州二里岗早商遗址,辉县琉璃阁战国墓地,每一处都是名震四海的代表性遗址。
故居建于20世纪20年代,坐北朝南,由一楼的温州情缘展厅、中外学界交往厅、夏鼐生平陈列厅、夏鼐夫妇居室、友人所赠书画厅、多功能影像厅,二楼的日用实物陈列厅、日常办公展示厅等组成,总占地1386平方米。夏鼐故居纪念馆是目前国内关于夏鼐先生专题规模最大的、内容最丰富的陈列。
馆内陈列
走进夏鼐故居的中堂,其半身铜像屹立当中,令人敬畏,后面墙上刻着:中国考古学界一代大师、新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而底层西侧间也就是中堂左侧是夏鼐先生与妻子的起居室,狭长的房间里摆放着简单的家具和夏鼐先生的家庭照片。虽经历岁月洗礼,但午后阳光明媚之时,居室中南北通透,霎那间又充满了生活气息。
走进夏鼐故居的中堂,其半身铜像屹立当中
“故国自有好河山,羁旅他乡两鬓斑。昨夜梦中游雁荡,醒来由觉水潺潺。”在一楼的温州情缘厅中,留着这么一首诗《忆故乡温州》。那是在1984年,因温州被划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夏鼐先生欣然赋诗,有感而发。夏鼐先生即便身在异地,仍牵挂故乡。也正是这样心系故乡,心系祖国的高尚精神,让夏鼐先生在生命的末尾仍奋斗在中国文物考古的第一线,完善了文物保护政策,为中国考古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夏鼐故居纪念馆还加入了百度百科的数字博物馆计划,通过技术手段,将纪念馆的样貌以及内含的展品通过数字的方式展现出来,为大众了解夏鼐先生以及他的生平事迹、领略他的科研精神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道。
探寻科研学者之精神
2012年,夏鼐故居陈列馆布置免费开放,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了温州各中小学的课外课堂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场所。
夏鼐故居作为温州博物馆下属专题馆,有专项经费保障,确保基地的正常运行。以免费开放为契机,加强规范性服务和管理,下设工作人员2人,其中专职讲解员1人,让广大参观者、单位团体、学校社团就近方便地参与文化艺术主题活动。
“深”临奇境 科普研学活动
自开馆以来,夏鼐故居开设的专项活动“少图品读人文经典,守护文化遗产”活动;小学生“寻找温州的历史文化遗迹”活动等;“不忘初心,红色研学”活动;接待了省部级领导和市领导来馆调研等;2012年至今,共接待近18万游客参观。接待领导及专家35批次,团队110批次。
“深”临奇境 科普研学活动
在夏鼐故居中,学生们可以跟随讲解员的步伐,一步步深入了解这位中国现代考古奠基人,他的生活轨迹、学术交流。在参观感悟的同时,学生们还可以参加馆内组织的教育研学活动,加深学习体验,充分发挥科学家精神教育资源,一起探寻科研学者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