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夏果是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六年级的学生,她发明的“一种方便进食及饮水的新型口罩”,申请到了发明专利,在家庭实验的开展中诞生了专利,也让大家注意到了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的家庭实验室创建工作。
叶夏果发明的“一种方便进食及饮水的新型口罩”
为加快推进“科创筑梦 助力‘双减’”试点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区、政府等有关机构在助力科普“双减”活动中的作用,使青少年科技教育形成大协同、大联合新机制,切实提升我市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温州市科协、市教育局、市气象局主办了温州市家庭实验室“百校万家”计划。
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是“家庭实验室基地学校”的优秀代表之一,他们的家庭实验室别具特色,值得学习。由“一个人”带动“一批人”,在分享中成长,鼓舞人心,广受好评。那该校到底是怎样发挥优势的呢?
优秀家庭实验室照片
不同年段因材施教 重“分享”带动全校
家庭实验室的探究内容除了学生的自主探索之外,老师也布置了一些拓展任务,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情况和学习程度,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会因材施教。
其中,低段家庭实验室任务主要以书本内容为主,进行适当的拓展,比如月相的观察、制作叶贴画等。中段的家庭实验室内容除了教科书内容拓展之外,主要结合学校的课程设置,设计了一本科创手册,在不同的实验主题下,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验证”这样的实验过程。高段的学生掌握知识更多,家庭实验室更倾向于学生的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研究,并将自己的探究用图文、视频等方式记录下,推荐参加科学部落格、科学三分钟、科技创新大赛的评选。
不同年段的家庭实验室任务安排
同时,学校搭建家庭实验室展示会评价平台,鼓励学生向全校同学进行分享、展示自己的家庭实验室,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希望学生能在成长中分享,并在分享中成长,“一个人”带动“一批人”,让一批人带动家庭实验室的流行。比如在本学期,学生们在展示会上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与探究发现。叶夏果同学分享了自己发明专利“一种方便进食及饮水的新型口罩”,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以及对专利的向往;四年级段开展了模拟安装家庭电路成果分享会,吸引近百名学生前来参观、投票。
叶夏果同学分享自己的家庭实验
林祺轩是该校三年级学生,他爱科学、爱探究,小脑瓜里总能蹦出“十万个为什么”。近期,他在家种起了土豆。
今年,家庭实验室计划创始人陈耀老师来该校进行讲座,宣传家庭实验室,第一个任务就是让大家一起种土豆,林祺轩领到了学校发的土豆。
林祺轩跟妈妈一起去小区弄了些泥土就放在泡沫箱里种,家里还有个废弃了的陶瓷花罐,泡沫箱种学校发的,陶瓷花罐种爷爷给的红皮土豆,结果学校里发的土豆没几天就长出苗了,红皮土豆一点芽都没冒,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开始以为泥土不一样的原因,后来问了老师,但老师说土豆种植跟泥土没关系,应该红皮款是新土豆,是在休眠期。怪不得红皮款一点动静都没有。林祺轩想如果这次种的土豆收获好,接下来就要去外婆家楼顶批量种了。
林祺轩参加2023年家庭实验室基地学校夏季峰会活动
林祺轩在家爱种土豆,又喜欢不断探求原因的行为感染了一部分同学。根据“一个人”带动“一批人”,让一批人带动科学实验室的流行。在科学课上,学校还会安排班级里优秀的家庭实验室进行分享、交流,进一步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加入进来。学生自己的分享,才更有说服力。
家庭实验室展示会的点赞区和建议区
学生参观家庭实验室展示会
冠军从“周”到“年” 老师从“评价”变“诊断”
去年12月7日,五年级的蒋昊柏主讲第五期小科学家讲坛,和同学们分享了他在家庭实验室中探索水果电池的故事。
蒋昊柏家庭实验室展示会现场展示
在这次实验基础上,蒋昊柏还尝试了各种水果和饮料,发现了原电池的规律:所用材料的酸性越高、原电池的数量越多发电越强。
讲坛结束后,蒋昊柏展示了自己的家庭实验室,同学们积极参观、动手实践。校长潘照团还为蒋昊柏同学颁发家庭实验室展示会“周冠军”奖状。
潘照团校长为蒋昊柏颁发家庭实验室展示会“周冠军”奖状
这就是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的“冠军特色”,可以从周冠军到年度冠军。从去年开始,该校组织开展家庭实验室2022年度冠军联赛,通过每周的家庭实验室展示会角逐周冠军。每月4名周冠军,通过学生投票角逐月冠军,最后争夺年度总冠军。每次家庭实验室展示会的现场都会邀请校长到场进行颁奖,增加仪式感,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进来。
这也是从学生层面来说,强化评价机制,不断激励学生,学生展示和介绍自己探究的经历,吸引更多人加入到科学探究中来。
而从教师层面入手,则是在过程中主张淡化评价,将“评价”引导为“诊断”,以研究的态度,帮助老师查找自己的问题,是为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服务的,并将检查与评价分开。对一些青年老师来说,需要通过对他们指导学生研究的检查发现他们教学中的优点和问题,然后促进他们成长进步。
优秀家庭实验室照片
吉祥物来“助攻” 积极参与各类比赛
值得一提的是,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的科学活动还有专属吉祥物——黄腹角雉,并将其邮票作为展示会的奖品。
该校“家庭实验室”负责人白金乐老师介绍,黄腹角雉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鸟类,而泰顺乌岩岭保护区是黄腹角雉的故乡。希望以它为吉祥物,呼吁学生保护生物、环境,让整个工作开展贯穿科学家精神、环保精神。
张存真讲述她与珠颈斑鸠间的故事
2022年温州市青少年“科学3分钟”演讲总决赛的舞台上,张存真同学讲述她与珠颈斑鸠间的故事。通过她在观察鸟蛋的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介绍人类导致的生态失衡到建立保护区,都经历了失去信任再又重建的过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就能探索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张存真精彩的故事最终荣获小学组一等奖的成绩和最佳故事奖两项殊荣。
蒋昊柏同学讲述的是他参加浙江省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如何自制水动力小车的故事。看似简单的小车,从设计到制作,他经历了多次作品的改进最终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水动力小车。他的团队取得浙江省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三等奖的好成绩,同时现场精彩的演讲也让他荣获“科学3分钟”演讲一等奖的好成绩。
“科学三分钟”的学生合影
除了“科学3分钟”演讲邀请赛,各类科技比赛更是层出不穷,同学们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比如,黄柯阳同学撰写的《无中生有,变“碳”为宝》在第三届浙江省中小学学生科技创新作文大赛中荣获特等奖。李沐谦研究的《夏日“外来物种入侵”微型龟池观察记》荣获第36届瓯海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论文项目一等奖。在2022年瓯海区科技节中,累计20人次获奖。
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认真落实了家庭实验室的创建与实践,并且在适合该校实际情况下走出了一条创新有趣的路,未来,相信有更多学生会在家庭实验室的分享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