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级动态

温州一等奖!温州娒在2023年“冲刺!科学+”科学益智挑战赛脱颖而出

  • 发布日期:2023-12-05
  • 浏览次数:
  • 来源:青科会传播中心
  • 字体:[ ]

日前,2023年“冲刺!科学+”科学益智挑战赛总决赛落下帷幕,温州在这次比赛里脱颖而出,获得佳绩,毛嘉淇家庭、马李启航家庭、林呈锐家庭代表的温州队伍获得了团体奖一等奖,其中毛嘉淇家庭和林呈锐家庭都获得了银奖。

决赛现场分为四个环节,每个城市的选手分为三组家庭,每个家庭单位由一名家长和一名孩子组成。


微信图片_20231204105401.jpg


比赛是成长的好机会

“家教、科普”二合一

由浙江省科协主办的“冲刺!科学+”是覆盖全浙江省的大型科学益智挑战赛,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作为益智挑战赛,本次2023年“冲刺!科学+”科学益智挑战赛总决赛竞赛题目以通用问题居多,不过题材却很宽广,题目涵盖了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物理等等,内容十分丰富。“争分夺秒”“好奇之旅”“科学探索”,前三个环节的竞赛题目以判断题、选择题为主,选手们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作出正确选择得到相应分数。

微信图片_20231204105407.jpg

提问形式也很特别,除了选择题、判断等常规题目,还有视频实验题和现场实验题。此外,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安恒信息、杭州海关技术中心(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国科大杭高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海洋二所等多家顶尖科研机构,还有科学家助力共同出题。浙江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相关教授们也作为“科学星推官”加入,负责题库的专业审核。确保竞赛题目不仅适龄、权威,也能给孩子们带来乐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023年,《冲刺!科学+》走到了第五年,也站上了新起点。今年的“冲刺!科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赛事模式,不仅扩大了赛事的影响力,增强了互动性,也让更多的家庭、更多的人群融入其中,共同感受科学的魅力。

微信图片_20231204105411.jpg

“我觉得这次比赛是一个让学生可以接触到自己兴趣事物的好机会,但同时也有挑战,因为在课堂外的学习,更需要有趣,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观察员朱霖潮表示,除了好玩的竞赛题目,这次比赛中还有一个很好的机制是“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其实很多家长也不是很了解‘科普’这件事,这次比赛能够通过家庭合力的方式,让家长也有机会了解到孩子的兴趣,或是为了孩子的兴趣加强自身在这方面的知识,让家庭教育融入到科学普及当中来。”


温州团队热爱科学

有好奇心又保持团结

微信图片_20231204105416.jpg

温州队伍获得了团体奖一等奖

“当我知道温州参赛队伍拿到了团体一等奖,并且我们家的林呈锐还拿了银奖,非常惊喜。”林呈锐的妈妈黄梨说,“我们当时参加比赛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一路过关斩将,还顺利在决赛上拿到了名次。”

因为这次比赛,让原本两个同学校同年级却不认识的马李启航和林呈锐认识了,他们俩都来是南浦中学的七年级学生。他们通过比赛结下了友谊,后来还有在校园相约一起打篮球。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三个家庭是十分团结,不仅仅为自己的家庭出谋划策,彼此之间也会打气鼓励。马李启航的爸爸马仙东介绍,温州这次能拿一等奖首先得益于团体合作,比赛开始前我们三组家庭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比赛中配合更加默契;二是每个孩子都热爱科学,喜欢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也是此次获奖的基础。

《冲刺!科学+》,是好奇心的薪传,是科学火种的绵延。马李启航从小非常喜欢阅读,特别是科学类书籍,各类科普音频是每天睡觉前必听的内容。一本好书就能开心好几天,喜欢的书能反反复复看一遍又一遍,直到完全掌书中的科学知识;喜欢探究生活中的科学原理,每当看到一件新奇的事情时,第一反应就是问“为什么”。就是这么一种对科学的好奇及执着,让孩子们的科学知识越来越丰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家庭教育能养成好习惯

三位家长都反馈了孩子平时在家里做科学作业和实验的习惯非常好,他们对科学有着浓厚兴趣,正是应了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建立学习信心,帮助孩子成长。”马仙东说。

微信图片_20231204105421.jpg

毛嘉淇在回答问题

毛嘉淇是瑞安市飞云中心小学一年级学生,据她的爸爸毛学辉介绍,由于自己是一名科学老师,毛嘉淇确实从小就受到爸爸的影响而喜欢科学。虽然只有一年级,但是在每次的线上答题环节,毛嘉淇也总是能迅速答出题目。

微信图片_20231204105426.jpg

左起毛嘉淇、毛爸爸毛学辉、林呈锐、林妈妈黄梨

作为科学老师的毛学辉更为重视毛嘉淇的家庭实验室教育,不管是物理、化学还是生物,在毛学辉看来,一切孩子能玩的实验材料都会买回家给孩子玩,也培养了孩子动手实验和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黄梨平时对林呈锐的科学教育,主要放手给孩子自己动手去做实验,培养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前期答题过程中,即使黄梨告诉他选哪个答案,林呈锐往往还是坚持自己认为对的答案,所以在饭桌上“科学大战”也成了家常便饭。黄梨还会有意识地放些关于科学知识的音频和视频,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了科普的熏陶。

市科协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今年的赛事中,还特别设置了冲刺周榜单,周排行第一的孩子都可获得奖品,一时间,大家你追我赶,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科学热潮,温州这次取得了好成绩,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希望未来有更多温州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到这个比赛中来,在比赛中不断激发公众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微信图片_20231204105431.jpg


选手感言

毛嘉淇:爸爸第一次带我参加这样大型的科普竞赛,我看到了很多精彩的节目。当我遇到“装了2种不同液体的圆体形瓶子从斜面上滚下来,请判断结果和分析原因”这个题目,我也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虽然还是有错误的地方,但是评委老师在赛后对我说,学习科学的过程就应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有趣的科普竞赛,让我觉得科学不仅有趣,更了解这个世界的很多原理。以后我更要努力学习科学,并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林呈锐:通过这次比赛,我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科学问题是有踪迹可寻的。我们平常认真学习,很多答案可以通过小学和初中的课堂知识能找到,另外,多看些科学杂志,才能跟上科学前进的脚步。还有印象最深的是两个木头滚轮环节,配重块架在木头的不同位置,从斜坡上滚下来,可以控制速度谁先谁后的,当时我们讨论了很多,期待以后有空可以试验一下。

马李启航: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科学类比赛,非常幸运获得了团体第一名,从中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也感受到了团队友谊、合作的力量。当我准确回答题目解析,受到现场专家肯定时,让我信心十足;当我无法分析“斜坡滚物”实验背后的科学道理时,让我感到学无止境,仍需继续努力。这是一场在知识海洋遨游的活动,是一次探索科学知识的盛宴,激励我在“逐梦科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踏实。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