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级动态

2023青科会·故事丨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温州市科协主席李校堃的24小时

  • 发布日期:2023-11-27
  • 浏览次数:
  • 来源:青科会传播中心
  • 字体:[ ]

11月17日下午1点50分,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温州市科协主席李校堃在公务车中闭目小憩,身旁的康复医生正在为他的左手做康复训练。车厢中的其他人都不约而同地保持安静,十五分钟后,李校堃又将在下一场会议上发表讲话。短短一天时间,他已辗转奔波了6个会议,一直以格外饱满的精气神同与会者交谈,并向大家发出邀请:“来温州,我们一起干!”

  启动了一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今天是个好日子,是个艳阳天,大分子药物团队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等到了大分子药物大楼落成!”李校堃在中国基因药谷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大楼前这样激动地说道。

 

11月17日上午9点35分,在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大健康论坛“3、2、1”的倒计时中,李校堃与专家领导一同按下手中的启动球,在昂扬的音乐中,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启动;10点45分,中国基因药谷大分子药物大楼前倏尔垂下“中国基因药谷CDMO产业平台正式投用”的红绸,满天飞撒的金色彩带纷纷落在李校堃的肩膀、发间。

作为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校堃不掩激动:“我们希望在全国重点实验室大分子药物这个赛道能够保持住国内的前沿和国际领先,真正为我国这个领域未来的产业化提供一个最重要的技术源头和技术支撑。”

 

两场揭幕仪式后,李校堃说:“创建‘双一流’必须要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医药卫生领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浙江只有三个,其中一个就在温医,省属院校只此一个,重点实验室对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意义重大!”

  招揽了一个新“温州人”  

“这位是郭亚军,长江学者,上海张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今年将正式加盟温医大,成为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在转场下一个会议的车上,李校堃向介绍了身边的专家学者。郭亚军是吴孟超的大弟子,抗体药物和靶向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国家973计划抗体项目首席科学家。

李校堃与郭亚军相识已二十余年,在去年青科会上,两位老友再次相遇,加强了联系。借着青科会的契机,李校堃向郭亚军发出来温州医科大学的邀请,经过近两年的商谈,郭亚军决定正式加盟温州医科大学。

在车上,郭亚军笑着说:“李校长人格魅力无边,被他三言两语一鼓动,我就飞快跑来当‘温州人’了。”

 

科学峰会不断吸引专家大咖、青年才俊集聚于此。在每一场会议的间隙,李校堃都起身逐一与参会者握手、攀谈,无论是院士专家,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李校堃都不遗余力地与之交流。“来,来,我们加一下微信,以后多沟通交流。”“来温州,我们一起干!”一天中,这些话,就没被李校堃放下。

  被极限压榨的24小时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李校堃则将这24个小时“压榨”到了极致。

“我一般早上5点半就起来了。从前我一天只睡4小时,近年身体弱了些,为了养养身体,我一般只工作到晚上11点。”李校堃轻描淡写自己的日常作息,而一旁的助理偷偷说,校长虽然这样规划生活,但实际上他仍然经常性忙碌到凌晨一两点,顾不上吃饭,顾不上睡觉。

一个上午,李校堃就奔波了三个会场,与各个专家进行着头脑风暴,直到下午1点,才吃上午饭。午饭结束后,他又匆匆赶往“细胞生长因子转化和临床应用研讨”的分论坛。

在转场的车上,李校堃闭目养神,小憩了15分钟。在这15分钟里,康复医生也抓紧时间,为李校堃做康复训练。到达分论坛会场后,李校堃立马抖擞精神,跨步走进会场,继续接下来的工作。分论坛后,李校堃还要返回学校,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奖咨询会和一系列校内党组会议。

 

李校堃不止填满了这一日的行程单,更将行程单延伸到了二十年后。李校堃说:“我要继续将接下来二十年的时间,投身于科学事业,继续为学校、为社会,奉献自己!”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