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水,作为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托,以它天然的联系,与人类生活乃至文化历史形成了一种不解之缘。
中国的文化中大多数是与水有联系的,水的属性、水的形态、水的运动以及水的历史都无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研究水文化,认识水文化,营造水文化,弘扬水文化,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和温州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五水共治”决策的具体体现。对于增强全社会的爱水、亲水、节约水、保护水的意识,科学地开发利用、从容应对水危机,促进人水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温州流淌的几条大河—飞云江、瓯江、楠溪江、鳌江,滋润了绚烂多姿的瓯越文化。但据我们所知,目前为止温州尚没有建立一座水文化博物馆,水文化的弘扬和宣传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为此我建议:在温州建一座水文化博物馆。
一、建馆地址
建议将馆址设在文成珊溪镇内。
原因背景:(1)文成有两座大水库:1958年建成的百丈漈水库,其水力发电厂是温州调峰电厂;2001年完工的珊溪水库,投资30多亿,是温州人民的“大水缸”。(2)文成珊溪镇坦岐村是革命老区,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浙南三年游击战争根据地之一,坦岐又是文成第一个中共党支部诞生地,发展红色旅游有基础。(3)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是温州市一个大工程,它的成功凝结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凝聚了几代人的心愿,应建一博物馆流芳传承。
二、定位:该博物馆定位为县级博物馆,归属文成县政府管理。主要功能有:(1)宣传“水文化”的有关知识,介绍水与人类、水与自然、水与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唤起人们爱水、护水、节约水、利用水的意识。(2)记载、宣传珊溪水库、电厂、输水管线等工程规划、建设的历史和经历,以及工程建设中优秀人物事迹和重大事件。(3)展示飞云江流域开发利用的规划,水保护措施和成果。(4)展示“五水共治”的成果。宣传水源保护及节约用水。(5)展示新中国重大水力发电厂工程建设事例,让参观者了解国家水力开发利用成就。(据了解,珊溪电厂大坝山洞中就有若干挂图及资料,可修整展示)。(6)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水文化”科普基地。(7)作为飞云湖旅游景区的一个景点。总之,宣传改革成果,开展水源保护、防灾、节水等科普宣传这是主功能。
三、统筹规划建设系列景点,发展当地全域旅游,振兴老区经济。可在水库边修建健康绿道,作开发休闲旅游和体育运动之基础;在库区边山上种上“多彩”树种,如连片红枫,红豆杉,银杏林、桃树林等,结合原有的红枫古道、农业园林观光采摘等,确保四季有美景,以此作为休闲观赏基地,吸引游人。除建水文化博物馆外,可在珊溪街头建一个“孝文化”展览馆,在坦岐建一个革命斗争史迹陈列馆,加上已有的刘英纪念馆,将珊溪片区的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和水文化旅游等串起来,开发全域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承办单位:方案(1)温州市政府立项,由市文旅局、水利局等部门牵头,文成县文旅局、水利局联办。方案(2)由文成县政府牵头,由县文旅局、水利局联办,珊溪镇协办。以上两方案,可均与浙江珊溪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联办。
六、展馆资料来源:(1)珊溪水电厂、公司提供珊溪水利建设资料、图片等;(2)百丈漈水电厂提供建库资料等;(3)温州市水利局、文成县提供“五水共冶”有关资料,有关部门配合提供展馆内所需其他资料,如气象云图、防灾预报等;(4)市、县文化、水利部门提供有关“水文化”方面的资料。(5)组织人员收集飞云江流域与水有关的典故,历史上发生的灾害,以及开发利用的工程建设资料等。
七、资金筹集:该项目是公益性的项目,项目的筹建和维护要列入财政预算。资金来源可实行如下办法:(1)国家财政拿一点;(2)珊溪水库助一点;(3)社会集资及企业赞助一点;(4)其他途径。
八、前景分折:项目如开办成功,有利于公民水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可推进治水、护水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开展对下一代进行爱国、爱乡和水文化教育。另外,也有利于旅游业开发,增加新景点,促进欠发达地区文成的经济、文化迈上新台阶。
以上想法建议报请领导参考。
建议人:周瑞梅 (温州市科协第十届常委、温州市老科协副会长)
联系电话:1896887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