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科协以深化群团改革,激发基层科协组织活力为总方向,在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全覆盖和“三长”队伍建设上开拓进取,统筹推进,有措施,有力度,出实招,值得肯定。希望全省各级科协组织积极创新,狠抓落实,推动我省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11月15日,浙江省科协党组书记郑金平在温州市科协报送的第8期专报《重塑工作格局,引导资源下沉,搅动基层创新发展一池“活水”—温州市科协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上作出重要批示。
群团改革工作以来,温州市科协主动对标中央提出的增“三性”,去“四化”目标要求,主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委群团改革精神,主动对标省科协基层组织建设系列会议精神,以组织建设为切入点,以吸纳“三长”关键人物为发力点,以引导资源下沉为落脚点,扭住乡镇(街道)科协组织建设这一中心环节,向上激活高校科协、市级学会活力,向下带动企业科协、村(社区)科普协会发展,打通基层科协组织彼此互不相通的“隔热层”,构筑更加顺畅、更加开放的科协系统“大创新链”、“大科普链”,全面激活基层创新发展“活水”。现建有乡镇(街道)科协180个,覆盖率达100%,建成城区社区科协组织153个,覆盖率达100%;企业科协227家(2018年新增85家,增幅60%),高校科协8家(新增6家),园区科协实现零突破,建成2家,农技协89个。
温州市科协以“后进者”的姿态,正视自身存在的短板和差距,以党建统揽全局工作,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市县科协工作联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全市已有一半以上的乡镇(街道)召开了换届大会进行重新选举,乡镇科技工作者和乡镇领导的“科协意识”显著提高。全市乡镇(街道)“三长”副主席总数达到75名;委员总数达到515名,企业负责人总数达到164名,共占街镇总委员数30.2%。在村级层面,市科协创新举措,结合实际,将最活跃的“四老”人物(老教师、老医生、老干部、老退伍军人)纳入科协组织。
通过打通市级学会、高校科协与乡镇(街道)科协、企业科协之间的堵点,推进创新资源在这些主体之间自由流通,有效破解“倒金字塔”难题,大力推动市级、省级、国家级科协资源向基层科协组织延伸,把上级的高层次人才和科技资源引入基层。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学会服务站、市级学会对接“三长”单位等多种形式,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激发活力。
高校科协、市级学会、乡镇(街道)科协、企业科协等基层科协联系更加紧密,资源流通更加顺畅,“大创新链”、“大科普链”格局初步形成,基层创新发展活力进一步激活,正进入更加活跃的良性循环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