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学会动态

扫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探访古迹,追寻历史 市老科协组织会员泰顺名胜古迹考察纪实

发布日期:2022-07-27访问次数:信息来源:市老科协字号:[ ]


7月16日17日,市老科协机电组一行24人冒着酷暑驱车来到群峦起伏的泰顺山区探古寻迹,先后在泗溪、交垟土楼和历史久远的古村落库村开展名胜古迹考察和历史文化传承寻访活动。

16日上午,大家不顾长途旅程的疲惫,一下车就入镇下村认真考察廊桥文化。泗溪廊桥主要包括北涧桥和溪东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1年),嘉庆八年(1803年)重建。上下廊桥相传为同门师徒所建,人称"泗溪师徒桥",也称"泗溪姐妹桥"。上下两桥结构精巧,造型古朴,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典型的木拱桥。如今这里已打造成以“十八学士”的林氏家族文化为文脉,以临水殿、泗水古街、陈十四娘娘等古建筑为主题的廊桥文化园。


      


当天下午,大家来到了位于泰顺县城东郊的上交垟村,对曾氏村落古民居进行考察。这里的古民居以土楼为主,建于清代咸丰年间(1850年-1861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由福建同安迁徙到上交垟村定居的曾氏家族,运用从福建带来的土楼建筑技艺,着手建造的。目前古建筑仍保存完整的有仓楼、药房、下新厝、凹店、下书斋、洋心、外厝等,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当地称为“四面厅”的仓楼,一座回廊式方形土楼。建仓楼的初衷是为了贮藏粮食,但兼具防御功能,为当地富家防御“山匪”而建。


     


次日清晨,在前往位于泰顺县筱村镇的库村,考察沉淀唐宋遗风的古村落。途经被洪水冲垮刚刚重建竣工落成的福庆桥,大家兴致浓郁,纷纷下车前去观赏。

福庆桥始建于1848年,原名漈下桥,期间先后两次被洪水冲垮,都被当地村民及社会各界共同集资重建,是泰顺人心中一份难以抹灭的记忆。重建的福庆桥全长154.4米,四墩三孔三层檐,四周翼角高翘,保持原桥建造风貌,是目前国内最长木制廊桥。登桥远望,内外湖面宽大,湖光影面夺目,白云蓝天,四面景色极致,是飞云湖上的一颗明珠。


    


斗转星移,岁月流逝,有多少廊桥或毁于水火、或圮于人为,给人们留下了桥殇之憾。但无数热爱家乡的乡贤名流和普通百姓,通过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不仅修复了廊桥,仍保持原桥建造风貌,在保护和挖掘千年历史文化的过程中绘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过为时二天的泰顺廊桥文化和古村落考察寻访,不仅使大家增进了对温州本土历史文化的了解,也深刻感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和工匠精神。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争做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促进者。


 


供稿:吴百中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