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5届温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项目成果展示区,记者见到了刚刚结束答辩的项一诺,看似沉静寡言的她,内心却是炙热的,对科学充满激情。在这小小一天地,项一诺向记者讲述了她的科学探索旅程。
“我研究的课题名是《三探由蒸发引导的双组分液滴在高能表面上的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一探到现在的三探,中间经历了三年时间。研究这个项目主要目的是想把一些原理应用到生活中,比如为自发传感装置领域提供数据支撑,用日常材料制造出各种各样的自主式流体机械,提高工作效益......”项一诺边介绍,边通过展板上内容带大家回到她当时研究的情景中。
这位来自温州市龙湾中学的少女,幼时就喜欢动手研究,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在平时生活中,对身边有趣的现象格外的关注,时常会迸发出一些“脑洞大开”的想法。而她这次的研究就是源于一次有趣的“知乎”阅读。项一诺说:“我在浏览知乎的时候,看到了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上面发了一篇论文,是关于双组分液滴在各种表面上运动,看到实验视频后,觉得很神奇也很有趣,就想复制一下这个实验,但没有复制成功,我就想是哪里出了问题?于是我就开始寻找原因。在这过程中,我凭直觉认识到液滴的舞蹈背后肯定有很多的科学知识,如果解决这个知识,把原理应用到生活中,肯定会有重大的价值。后来我就开始了液滴自发运动的研究。”
最初的兴趣全面打开了项一诺对液滴运动现象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从复制实验,到实验失败,到失败后挖掘原因,再到此后的深入研究,她越探越深,挑战的也越来越多,但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大。首先是知识储备上,随着研究的深入,涉及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多,已经超过了项一诺现有的知识体系。面对不完备的知识水平,查更多资料了解,向老师请教问题,是她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其次是实验,实验是项一诺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最多也是最大的。面对实验的困难,她表示:“由于实验条件的有限遇到困难很多,最难的是实验变量的能控制,使实验显得不够精准,缺乏说服力。我一方面就地取材,如制备高能表面辅助装置,精准控制火烤法实验环境中的无关变量。又如自学尖端放电装置,通过电晕放电方式获得高能表面。另方面增加定量实验取代定性实验,如引入网格纸来判断液滴是否会运动,用ps技术与Excel进行数据分析,使实验更加精准。此外,我还通过我的科学老师向一些专家、教授请教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如表面张力的专家——斯坦福大学的Prakasha教授、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叶羽敏博导,很幸运,我得到了他们的帮助。”
三年的研究,对于项一诺来说是一场挑战自己、寻找所爱、重构思维的旅程,让她能够在三年的探索中触及科学的无限魅力,并将科学的思维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当记者问及有什么收获时,她说思维的改变和各项能力的拓展是她最大的收获,她坚信只要认定一个目标,不放弃,为之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对于未来,项一诺也有了自己小小的目标和设想,她微笑道:“我以后想要从事科研工作,研究凝聚态物理这一方向。希望自己有机会能够出国深造,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备,视野更加开阔,能够直接的接触到科技前沿的事物。”
因为兴趣,项一诺走向了探索未知的道路,因为喜欢,她又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目标。相信在未来,她能够越走越远,越走越精彩!
【荣誉榜】
温州市第十七届普通高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比一等奖
温州市第3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
浙江省第3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创新成果获二等奖
第六届浙江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版块项目遴选最佳展示项目
现在推荐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参赛与全国第20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