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学会动态

扫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农业专家热心送科技 做服务三农“及时雨” 市老科协农业专家吴振旺编写科普资料指导春季生产

发布日期:2020-02-26访问次数:信息来源:市科协字号:[ ]


当前,正是农村抗击疫情和春耕备耕双重任务都需要抓紧、抓好的重要时期,温州市老科协依托雄厚的专家智力资源,根据农村产业发展及农民的迫切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有关农业专家采取网上授课、远程培训、个别指导等形式,开展服务三农的技术活动。老科协农业专家、2019最美科普大使吴振旺精心编写了《东魁杨梅   春季管理技术要点》和《果桑白果病安全防治技术》两份科普资料,通过微信等渠道发送到果农手中,指导当前的农业生产,发挥了服务三农“及时雨”的作用。

现将吴振旺的两份科普资料刊载如下。


(一)东魁杨梅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吴振旺


温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农艺专委会

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园艺研究所所长  13858860109  


东魁杨梅春季管理的主要任务有:保花保果、疏花疏果和病虫害防治。

一、保花保果

保花保果的主要内容有:喷硼、结果枝短截修剪保果和抹春梢保果。

(一)喷硼

在东魁杨梅开花前喷施0.2%硼酸液(即2两硼酸加水100斤),可提高东魁杨梅的授粉受精率,提高坐果率。

(二)结果枝短截修剪保果

杨梅结果枝除顶端着生叶芽外,其下部均为纯花芽。春季,结果枝除顶端能抽生新梢外,其下部的花芽只开花结果而不长枝叶。

幼龄结果树和生长过旺的杨梅树,往往春梢抽生太多,引起严重落花落果,造成低产、甚至无产量。

据笔者调查,结果枝顶端抽生春梢的,着果的只有20%(即100条结果枝只有20条着果,其余80条没有着果)。

因此,在结果枝比例低或春梢旺发的年份,采用结果枝短截修剪保果效果很好。

据笔者试验:在杨梅花芽形成后至开花前,剪去长果枝、中果枝顶端1/5、除去叶芽,可起到很好的控春梢保果效果。





图1短截结果枝组


此方法的优点是:准确到位,保果效果很好;可操作的时间长,可利用冬、春季农闲时进行,不误农事;树体较高的杨梅树也可操作。缺点是:用工多。

(三)抹春梢保果

在结果枝比例低或春梢旺发的年份,采用抹春梢保果效果也很好。具体方法为:在春梢长约2厘米时,抹去结果枝顶端的春梢;而营养枝顶端的春梢则应保留,作为明年结果用。此方法的优点是:准确到位,保果效果很好;缺点是:用工多,树体高大的杨梅树无法操作,春季雨水多时,易误农事。

二、疏花疏果

(一)疏花

东魁杨梅盛果树,往往生长势较弱,中、短结果枝比例很高,结果枝的比例远远高于营养枝。如果让其自然结果,往往着果过多,很少抽生春梢,树势进一步衰弱,出现大小年结果现象。

对生长势较弱、结果枝的比例远远高于营养枝的东魁杨梅树,要采用疏花促进抽生健壮春梢的技术措施。

具体方法为:短截修剪中小型结果枝组,仅留结果枝组基部5厘米,以刺激隐芽生长,促进抽生健壮春梢,以备次年结果;总修剪量占全树结果枝的1/5-1/3。




图2 结果枝组短截后抽生健壮春梢

(二)疏果

通过保花保果等措施后,东魁杨梅的结果枝着果数往往太多,必须通过疏花疏果才能保证优质大果。

具体方法:在果实豌豆大小(果实直径6mm)至硬核期,进行人工疏果、定果。一般长果枝留果1-2个,中果枝、短果枝留果1个。

东魁杨梅疏果后生长结果状(见下图)



图3东魁杨梅疏果后生长结果状



图4东魁杨梅疏果后生长结果状



图5东魁杨梅疏果后生长结果状



图6东魁杨梅疏果后生长结果状


三、病虫害防治

春季,危害东魁杨梅的主要病害是杨梅褐斑病。

杨梅褐斑病  该病是真菌性病害,每年4-5月份侵染新叶,8月份开始发病,潜伏期长达3个月以上。

严重发病后,造成大量落叶、枝条枯死,对第2年的产量和树势影响很大;由于树势变弱、花芽分化差,对第3年的产量仍有很大的影响。




图11 杨梅褐斑病




图12 杨梅褐斑病

防治该病并不难,只要在采果前喷2次保护性杀菌剂、采果后喷1次治疗性杀菌剂,就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保护性杀菌剂有:80%万生可湿性粉剂800倍、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等;

治疗性杀菌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等。

2020年2月26日

(二)果桑白果病安全防治技术

吴振旺

温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农艺专委会

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园艺研究所所长 13858860109


温州瑞安市、文成县等山地多有果桑种植面积,每年都有不同程度果桑菌核病的发生与危害。

果桑白果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是桑菌核病的俗称,在国内果桑种植区均有发生,发病率高达30%-90%,一旦发病很难治愈,给果桑产业带来致命性的危害。

一、病原菌种类

目前关于果桑白果病研究报道的病原真菌有4种,目前该病常见的病原主要有桑实杯盘菌、肉阜状杯盘菌、桑椹核地杖菌3种,分别引起不同类型的白果病。

1、桑葚肥大性菌核病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又名肿果病。发病时,桑葚由紫红色变成白色或灰白色,花被显著增大,落地后部分花被成黑色菌核。菌核大小不一,呈瘤状突起,表面有长有子囊盘,病征呈碗形或漏斗形。病原菌菌丝侵蚀子房,形成分生孢子梗,呈葡萄形。

2、桑椹小粒性菌核病

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又名爆米花病,发病时,桑椹由紫红色变成灰白色。症状类似肿果病,但是只有患病的小果出现膨大症状。病小果花被肥厚、膨大,子房产生黑色菌核,呈圆形小块,表面平。菌核能够生出子囊盘,呈碗形。

3、桑椹缩小型菌核病

其病原菌为桑椹核地杖菌,发病时,桑椹由紫红色变成灰白色,整体缩小,质地变坚硬,花被外生细微皱缩,并散生微细褐色斑点。病椹落地后,形成黑色菌核,质地坚硬。。

二、发病规律

病原菌侵袭桑椹后,在桑椹内发育形成黑色菌核。病椹落地后,菌核埋入地下,在土壤中越冬。来年春天菌核产生的子囊盘伸出地面,发育产生子囊并产生子囊孢子。,孢子成熟后被释放出来,借助风力,四处飘散。正值桑椹花期,子囊孢子深入花器,感染花被,以致发生白果病。

在桑椹的生长期内,病菌可多次侵染桑椹,于桑椹成熟期出现症状。如果不能及时地清除发病的果实,会导致来年的大发病,且在桑树的整个生长期均能感染病原菌。

三、发病原因

1、温湿度

温湿度与果桑白果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温度高、土壤潮湿时,果桑白果病的发病率较高。

春季温暖,降雨量多,土壤潮湿,土壤中的病菌容易发生果桑白果病。若桑园的通风性差。积水较多,发生白果病的几率更大。如果在花果期遇到阴雨或高温多湿的天气,极可能导致果桑白果病的大发生。

2、 栽植密度

桑树栽植密度影响着桑树的生长环境。目前桑树栽植的密度多在 500株/亩,行距较小,桑树苗多为低干树,株与株之间密度较大,通风透光性差,湿度高,发病率较高。

3、土地管理

一般新栽植的桑树几年内几乎不发生果桑白果病。但是如果发病一次后,不注意防治,落在地上的菌核会不断生长,有效菌核数不断增加,增加了果桑白果病的发病率。而菌核的有效量和存活率会随着耕作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因此桑园土壤耕作与桑果白果病的发病率具有密切的关系。

4、防治时间和防治次数

一 般认为,果桑白果病病原菌只有在桑树开花期能够感染发病。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桑树的整个生长期都有可能感染病原菌,只不过桑树开花期是桑果白果病的易感期。因此,仅在开花期防治此病是不能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与危害,防治措务必贯穿桑树整个生育期。

5、树龄

桑树树龄越大,土壤中积累的病原基数越大。越容易诱发果桑白果病。通常新栽的桑树第 1年不发病,第 2年轻微发病,之后发病严重程度逐年累加 。

6、施肥

桑树的生长需要大量养分,尤其是果桑结果期需要充足的营养。如果前期施肥量不足,养分则不能满足桑树生长的需求,导致桑树营养不良,抗病能力降低,极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而导致发病,因此 需要重视施肥管理。

四、防治技术

1、品种选择

选择抗性强的桑树品种以降低果桑白果病的发病率。我国各地果桑品种不同,品质各异,市场上应用较多的品种,如无核大十、红果二号为主,兼有白玉、台湾长果桑、嘉陵30号等,该类品种的果桑结果率高,是一批优质品种。

但是大多品种抗性差,并不能抗御白果病病原菌的感染。目前市场并没有抗性强、品质优的果桑品种。因此,选育高品质、抗性强的果桑品种刻不容缓。

2 、消灭隔离病原

病原菌菌核易在冬季潜伏,来年春天导致发病。因此,为防止病原菌的感染,冬季应彻底清理桑园,将园内枯枝落叶焚烧干净后深埋,以减少园内病原菌的基数,减弱来年病情。若果桑发病,应及时将发病的桑果、枯枝、落叶等物焚烧或深埋,防止病原菌传播,切断传染源。

3 合理栽植密度

桑树的栽植密度应控制在400-500株/亩范围内,这样株与株之间的距离恰当,通风透光良好,能够有效减少病原菌侵染。

4、耕作

在桑树开花期前进行1次深耕,深度12-15cm,将土壤表面的病原菌菌核深埋于土壤深处,阻断子囊盘伸出土壤表,降低病原菌的侵染机率。

5、覆盖地膜

如果条件允许,在桑树发芽前,用地膜或者秸秆覆盖桑园,这样既能阻止来年子囊盘伸出地面,降低发病机率,又能有效地清除杂草。

6 、科学施肥

植株的抗病能力与土壤的肥力有密切联系。通常土壤肥力强,植株的抗病能力相对较强。为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可以增施磷肥和钾肥。桑树开花期前,在桑园内撒满石灰,用量为100kg/亩。

7、 药剂防治

在桑树开花初期第一次树冠喷雾,然后,在果桑花芽脱胞前至花末期,4叶至6叶期,每间隔 7天喷雾1次,连续喷雾 3次。选用50%多菌灵WP750倍液、70%甲基硫菌灵WP1000倍液、80%代森锰锌WP600倍液和50%腐霉利WP1000倍液,也可采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交替喷施及一定比例混用防治桑椹菌核病均有敕好的效果。试验资料表明:430g/L戊唑醇悬浮剂 3000倍液的防效最佳。春春采用交替和混合使用能有效防治桑椹菌核病,且不易产生抗性,药效时期較长。在桑果收获前25天停止用药。喷施上述几种药剂对大十果桑的果、叶均未产生药害症状。在桑果旺盛成熟期间(药后40天),采摘成熟果桑检测农药残留量,检测表明:在桑树上喷施上述几种药剂多很安全。采收的桑果符国家制订的无公害绿色农副产品标准。无公害绿色桑果可供消费者放心食用

。(8)结合桑园除草,使用草铵膦灭杀春季菌核萌发的子实体及子囊孢子。桑椹菌核病是一类真菌病害,病原菌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里长期存活,可利用除草剂草铵膦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防治桑椹菌核病。建议发病果桑园于 2月中旬至4月上旬以20%草铵膦水剂300、500、600倍稀释药液喷洒土表,能起到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作用。

(周瑞梅)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