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学会动态

扫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考察最美乡村 学习文保经验 老科协建设专委会考察江山市大陈、清漾古村

发布日期:2018-11-05访问次数:信息来源:市科协字号:[ ]


10月26-27日,建设专委会组织20余位会员,远赴荣获2014年度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荣誉称号的江山市大陈、清漾古村考察。学习他们在古村落、古迹、古遗存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上的经验及取得的成效。

  一、古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村貌概况

据介绍,大陈是个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始祖徽州常山人汪普贤率先挈家迁徙至此定居。迭经历代后人传承与苦心经营,繁衍至清代,已是“烟居数百家,云连鳞次皆其一姓”的汪氏聚居村落。此后虽有外姓迁入,但汪姓居民仍占八成之大多数。村落内的构筑物均随地就形建造、分布,起伏错落有致,形成一个以徽派建筑为特色的古村落。

考察中,对村落中古民居的结构与装饰的用材用工,及营造的白墙黛瓦,穿斗架梁,尤其是匠心独具的马头墙、古色古香走马楼,纵横交错、迤逦曲折的石砌街巷,及布局有序的桥、坊、阁、堂等,更是赞誉有加。最为典型的应数汪氏宗祠,建筑群由三重檐木构门楼、厢楼、正厅、厢房、后堂组成,气派庄严。三进二天井五开间,规模宏大,布局独特;室内梁柱构件,制作工艺精湛;牛腿镏金错彩;檐牙高啄,脊瓦如鳞。用材之讲究,加工之精细,堪称古建筑精品。

清漾古村是浙江省级历史文化村,已有1600年的悠久历史。自古江山一直就是江南毛氏聚居的中心地区,始祖毛宝的八世孙——毛元琼(号清漾),于梁武帝大同年间(公元535-544年)从衢州迁入、定居江郎山北麓后,其子孙即以毛元琼之号为古村命名。

清漾古村建筑风格,虽民居或略较大陈古朴、实用,但徽派的建筑特色同样美轮美奂,宗祠建筑同样气派恢弘。

清漾村是个贵而不富的“进士村”,由于毛氏子孙恪守“诗书名世、清白传家”的传统,涌现出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资料称,该村历代共出过8名尚书、83名进士。史上有名的如宋代大词人毛滂,明代礼、吏、刑三部尚书毛恺;现代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以及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的祖居地。根据各地流传的族谱考证,毛泽东和毛福梅均系清漾毛氏第56代嫡孙。一个面积不到4平方千米的小村落,培养出如此众多名人,罕有其匹。

在来去匆匆的走马看花式的考察中,虽仅限于两个古村落,也让我们对中华农耕文明底蕴的丰富,有了更深的认识,叹为观止。

 


    ▲老科协建设组专家对古建筑进行考察论证

  


        ▲专家们在古建筑前合影

二、考察后的几点体会

应当向大陈、清漾古村学习些什么?有比较才有鉴别,试做几点浅显的对比:

1、古村落、古迹、古遗存的保护需要上下同心,多方联动。

考察中,我们注意到大陈村保存的古民宅、古祠堂、古戏台等古迹(清至民国时期古建筑较为完整)多达111处,块石铺砌的巷道长达3000余米。内中有省重点文保单位2处,市重点文保单位19处。看到这些经过整修,古貌依然的古建筑、街巷,如同在翻看一本创业发展史,更远比文字直观、生动。不禁想起永嘉梅坦,一个同样有千年历史古村,如今仅保留屈指可数的几幢古宅,其余全部被千篇一律的造型浅薄的所谓现代楼房所替代。而且这些孓留古民居,在等待继续老化、傾圮好新建。可见如果住民对祖宗千辛万苦创立下来的家业都不爱惜,别人即使有心也无能为力。同样经历文革浩劫,大陈古建筑基本不受破坏,而梅坦谷宅的门楼等石雕、木雕构件的头像,被红卫兵一个个敲掉而无人过问,能不痛心。

就政府层次而言,江山市于2007年投资1.2亿元对毛氏租宅进行整修、开发。力度之大,远超我们想象。联想到许多温州文保单位维护乏力,颇有感慨。

2、古村落、古迹、古遗存的保护,最值得推崇的方式,还是旅游开发、开放。

谁都知道保护需要持续性的经费投入。中华农耕古文明,博大宏远,有类似于大陈、清漾的古村,数以千万计,靠政府财政支持是不可能长久的。所以中外的做法高度一致,让它发挥自身的价值,以旅游景点的方式对外开放。大陈、清漾做出了好榜样:既获得维护保养所需的资金,又安排了就业,吸引外出打工人员回流;既保护了环境,改善了生存空间质量,提升农村幸福指数,又拉平了城乡差距。我们看到的是绿荫清流环绕,宁静整洁到几乎一尘不染的村落,和娴静、满足的住民。比照我们温州,也有许多古村落,也出了能人,但在反哺乡梓上犹不如外乡人,岂不令人扼腕。

3、古村落、古迹、古遗存的保护,应当把宗旨定位于弘扬中华文明上着力,建成为德育文明的传播阵地。

大陈汪氏的先祖是靠悬壶济世发达的,始终守住“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造福于乡梓,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崇教办学。汪氏曾以子弟“锐志书籍,蜚声艺苑”扬名。1872,族人汪膏在村中创立萃文义塾。后其子汪乃恕扩大规模,在衢州设立环山试馆。1909年,汪乃恕将义塾改为“萃文初级小学”。1942年,汪膏族孙汪汉滔创办了“大陈初级中学(即萃文中学,解放后改为江山初级师范学校)”。

不论是汪氏或毛氏祠堂,后堂的墙壁上都绘记有功勋、有业绩的先祖图像,犹如唐李世民建凌烟阁,纪念为国立下功勋的大臣一样,用于教育子孙,以诗书建功立业。令观者无不产生高山仰止之感,激励奋发向上之志。此行,给我们最大的收获是上了一堂德育课。(陈延楠 供稿)

 

     ▲考察团全体成员合影

                                 

五长律·古村考察纪事

陈延楠

色香勘古厝,气势察祠堂。

村落秋光灿,人家恬静娴。

小桥跨去水,仄径间高墙。

庭树苍黄绿,桂花馥郁香。

全心谋变革,旧貌换新颜。

古迹成新宠,遗存意蕴传。

无烟新产业,造福赖乡贤。

回忆鲤、梅事*,至今犹挂牵。

*注:建设组曾有为鲤溪、梅坦做保护性开发的设想,均因故未出成果,为之一叹。)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2023646号
地址:温州市市府路温州市科技馆南楼      电 话:0577-88962210       传真:0577-88962000       派驻纪检监察组邮箱:jjjcz@wzkj.gov.cn
建议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1024*768 分辨率浏览本站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